English

另外一个鲁迅

2000-01-05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止庵 我有话说

小时候家中旧有藏书都被劫掠焚弃,只剩下一部1946年再版的《鲁迅全集》。最爱看的要算其中的《古小说钩沉》和《唐宋传奇集》了,有些故事现在还记得很清楚,如《笑林》载赵伯公肥胖,其孙趁他睡着,把李子塞进肚脐,以后李子溃烂,他以为肠烂将死,大力恐惧云云即为一例。说来我对这两本书该算是有些童年情结的了。以后鲁迅作品重印很多,我常常想什么时候他整理的那些古籍也能汇总出版一下呢。附带说一句,长期以来对于鲁迅这一方面的研究,好像较之其他方面是要显得薄弱些。现在印行的《鲁迅辑录古籍丛编》(人民文学出版社),洋洋大观,令人赏心悦目。

这部书共分四卷,近一百五十万字,不仅包括原先已经面世的几种著作,而且还收录了从未出版的大量遗稿。如以1927年为鲁迅之前后分期,则其辑录古籍主要是在此前,多集中于这样几个方面:第一,宋代以前的文言小说以及小说史料,如《古小说钩沉》、《唐宋传奇集》、《小说旧闻钞》等;第二,会稽乡邦文献,如《谢承后汉书》、《会稽郡故书杂集》等;第三,某些个人特别留心的著述,如《嵇康集》、《说郛录要》、《百喻经》等,全部内容有一共同特点,即都属于古文献中非正统的一部分。鲁迅虽然与钱玄同等均为章太炎的门生,但他对经学、小学很少触及,对正统文学也没有什么兴趣,而是另辟蹊径,在小说及杂史等门类浸淫甚深,取法至正,建树极大。这在五四一代同人里也是别具一格的。

我此次虽然有机会把这部书通读一遍,也不过是长些新的见识而已,在这方面还是丝毫没有从事研究的资格,所以讲了上面几句皮毛话之后就理当归诸缄默。但是我额外有点儿感想打算趁便一说,虽然或许是我少见多怪也未可知。我们都知道,鲁迅是思想家、小说家、散文家、诗人,又是学者,此外还是翻译家、教育家和编辑家,无论哪一个鲁迅都具有独立的价值,无论哪一个鲁迅都不能掩盖另外的鲁迅。讲到学者鲁迅的成就,除了《中国小说史略》和未完成的《汉文学史纲要》,主要就体现在《鲁迅辑录古籍丛编》中了;换句话说,这些著作在思想家、小说家、散文家、诗人和翻译家等之外,又展现给我们一个学者鲁迅。鲁迅这样一个人,活的时间也不算长,真的做了很多事情。这些事情多到我们(不光是读者,连大多数研究者在内)一时接受不了的地步,前面提到“研究薄弱”之类问题实在也是难免。他的贡献何其丰富,受众整体上的接受能力都是有限的。这使得我们在看待诸如鲁迅这样一位人物时,往往就要看局限了,同时也看肤浅了,我们甚至未必能够在他的若干维度之一上达到全面和彻底,这种情况不只关乎鲁迅,五四时代其他几位大师亦然。我想起加缪说过的:“重要的不是活得最好,而是活得最多。”(《西绪福斯的神话》)这句话似乎讲给我们寻常人听有点儿嫌奢侈了,而加缪的真正意思恐怕还在于活得最多才算得上是活得最好。我们对此兴许只能一步步明白过来,所以他特地要分成两下子来说。

鲁迅正是活得最多也是活得最好的一个例子。话说回来,像他这样的大师,怎么可能只简单地活成一个人,只在那儿做一个人能够做的事情,这类人物一定先后或同时是若干个体的综合,从事着不同门类的创造,而最终所有创造在他身上又形成一个整体,彼此互相成为基础或背景。我们对此不能全然领会,因为无论阅读还是研究,都很难说不是在以己度人。关于鲁迅的研究论著汗牛充栋,但是真正具有与鲁迅相当或相近视野的研究者其实并不多见。好像谁都觉得自己充分理解了,其实大概连充分了解尚且是在过程之中呢。所以鲁迅的魅力之一就在于能够不断呈现给我们另外一些侧面。这里时间弥补了受众接受能力上的种种欠缺。

这样的鲁迅,也可以被想象成是异常庞大的一个谱系。《鲁迅辑录古籍丛编》一方面作为他的学术成就,有着无可质疑的价值;另一方面又构成他其他方面成就的来源,这些成就,或是学术的,或是学术之外的。这里明摆着的就是《古小说钩沉》、《唐宋传奇集》和《小说旧闻钞》等与《中国小说史略》之间的联系,或《嵇康集》等与鲁迅散文创作之间的联系,以及鲁迅对于古文献中非正统的一部分的特别重视,与他的学术研究,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整体认识,乃至与全部鲁迅思想之间的联系,等等。这里展现给我们的是鲁迅的一部分根脉,而这部分根脉是牢牢地扎在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史上的。上述两个方面的意义都不容忽视,而在更深的层次上,又涉及对作为整体的鲁迅究竟如何真正认识的问题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